田长“智治” 守好农业基本盘
湖南
湖南 > 新闻资讯 > 正文

田长“智治” 守好农业基本盘

4月15日,记者来到湘阴县湘滨镇复兴围村,只见小河环绕,村庄点缀,农田里插秧机来回穿梭,满眼都是一幅忙碌的春耕画卷。田埂上,田长制公示牌格外引人注目,上面公示着乡、村、网格三级田长的详细信息,其职责和工作目标一目了然。据了解,湘阴县创新活用田长制,成功探索建立四级联动、“田长+”耕地保护治理新模式,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,多渠道提升粮食产能,形成各级、各单位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,为“饭碗田”选好“监护人”,切实稳固粮食基本盘。

目前,春耕进入早稻插秧阶段,到处一派忙碌景象。张千帆 摄

目前,春耕进入早稻插秧阶段,到处一派忙碌景象。张千帆 摄

  农田有管家

  建立县乡村网格四级体系

“老李啊,今年秧苗的长势如何?”“老张,你家的复合肥准备充足了吗?”一大早,湘阴县湘滨镇复兴围村党总支书记兼村级总田长王海正忙着巡田,牢牢把住春耕生产每一个关键环节。

“通俗来讲,田长就是‘一田之长’,与农田有关的事都归他管。”王海说,“镇党委书记、镇长是本镇的总田长,村党总支书书记是本村的总田长,5名村网格长是网格田长,其主要职责是巡查、发现、制止、报告和基层耕地保护宣传。”

王海告诉记者,一些村民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淡薄,破坏耕地现象时有发生,有的村民在田里种水果苗木,有的挖塘搞养殖等,哪个赚钱做哪个。实行田长制后,田长一周巡查一次,村民组长做好日常巡查,监管村里的耕地。现在,涉及违法用地行为,田长都能及时发现处理,相关部门也会做好配合。

目前,湘阴县通过建立和推行县、乡、村、网格四级“田长”体系,在全县设立县级田长15名、乡级田长60名、村级田长和网格田长720名,形成“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、全面覆盖、责任到人”的耕地保护新格局。

复兴围村田长王海正在田间巡田,与李云锋交流秧苗长势情况。梁焕鑫 摄

复兴围村田长王海正在田间巡田,与李云锋交流秧苗长势情况。梁焕鑫 摄

  治理有方法

  创新“互联网+”智慧模式

保护耕地,除了有田长实地巡查,还有科技助力。

“滴滴滴……”一大早,湘阴县岭北镇镇长、镇级田长李广的“田长巡田”手机App收到提醒信息。“‘田长巡田’App就像地图导航一样清楚,发现问题后,站在田边拍个照上传,取证快、应对快、解决快,效率大大提高!”李广边说边在手机上操作着。

为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“非粮化”,湘阴县以数字智治赋能耕地保护,综合运用田长制智慧管理平台,实现问题隐患“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处置”,守护好每一寸“饭碗田”。

“在这里,能全面了解湘阴耕地的家底和动态。”湘阴县田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操作演示:登录后通过底数底图、田长管理、耕地监测监管等模块,可清晰看到各类可视化图表中展示的耕地数量布局、各级田长责任区域等信息。

工作人员随机点击辖区网格,App上出现了该网格的卫星遥感影像图,以及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田长等现状清单,可以详细了解该网格的耕地保护情况。

如今,田长每次巡田前会先打开APP,一键查询网格内耕地的“图、属、数”等基础信息,按照卫星定位导航快速精准地找到图斑地块,完成土地现状核查、拍照上传、举证验收等工作,实现智能巡田从发现到上报,再到查处、验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。

  稳产有保障

  守好粮食生产基本盘

这两年,湘阴县鹤龙湖镇仁合村的“小田”逐渐变“大田”。原来零散的耕地集中为三大地块,大型机械可以跑了,耕地质量提高了,抛荒的现象不复存在。

去年,农户汤井阳承包的千亩稻田迎来大丰收,每亩双季产量达2000斤,他告诉记者,“跟我一起成立合作社的农户都更有信心了,还要扩大面积继续种。”

农田连片,产量提高,这得益于湘阴县开展的“百千万”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。整治过程中将违规占用耕地的苗木、草坪和花卉等作为重点整治对象,通过清理腾退、强化管护等措施,分类推进整治优化。
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湘阴县深入落实关于耕地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,把全面推行“田长制”作为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抓手,坚决守住耕地红线,全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,牢牢端稳群众饭碗。

据统计,2023年湘阴县累积建成高标准农田5.5万亩,发展高档优质稻30.5万亩,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7.5万亩,粮食总产量50.5万吨,基本实现“粮食生产只增不减”的年初预定目标。